(资料图)
近期,全国多所高校提出“彻底清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”。澎湃新闻注意到,科技部办公厅此前已于4月27日印发《关于开展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工作的通知》。
“挂名论文”之祸,绝非杞人之忧。“挂名”的论文和“出租”的品牌一样,说到底,是无视公信,把严肃的学术和商业领域当作了名利场。早些年,就有一些媒体指出,学术论著署名中,存在着向“学界大佬”馈赠署名、利益相关方交换署名、为亲属子女夹带署名等典型乱象。学术论文领域的“挂名风”,确实到了该专项治理的时候了。
“挂名论文”乱象变多后,往往会出现3个问题:一是该署名的署不上,比如有的学生做了实质性工作却被告知不能署名。二是不该署名的往前蹭,比如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,甚至还能署上其他非合作团队的大名。三是在署名权上“吃唐僧肉”,比如某高校一篇论文署名多达13人,甚至包括与论文所涉专业毫不沾边的行政人员。长此以往,某些论文就成了学术领域的“网红打卡地”——“三杯两盏淡酒”之后,谁都能混个专业学术论文作者的名号。
论文学术不端,后果可以想见。一方面是劣币驱逐良币,纵容了沽名钓誉的“南郭先生”,打击了真正在学术上老实做事、本分做人的科研人员。另一方面,扰乱了科研市场的健康秩序,贻误或阻碍了国家科技创新的进程。那些科研“潜规则”下的“挂名论文”,甚至已然涉嫌违法违纪,并非简单而抽象的道德议题。
整治论文学术不端,当然是个世界性难题。康奈尔大学有研究团队调查了超过 60万名论文作者,其中多达三分之一的人虽然不符合常用标准,但却在论文上署名了。历史上,各国的创新活跃期往往也是学术不端的高发期。说这些,并非为“挂名”等乱象开脱,而是提醒我们:要在更高站位上寻找到医治论文学术不端的“良药”。这些年来,监管部门“零容忍”的姿态是笃实而明确的。比如,教育部发布过《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》,科技部等印发了修订后的《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》……这些规定规范了调查程序、提供了统一尺度、确定了牵头部门,有效果、有案例,但不得不承认,论文学术不端现象似乎还是难以禁绝。
那么,对于这一问题,到底如何破解?说到底,恐怕还要在3个层面上“壮士断腕”般下猛药、治沉疴:一是尽快改变“唯论文论”的学术评价机制,把论文与职称、“帽子”、课题和奖励解绑。论文价值祛魅了,“作妖”的空间自然就小了。二是加大巡检抽查与公示举报的力度。到底是真作者还是假作者,证实或者证伪起来几乎没什么技术难度。检查的力度大了、公开的范围广了,真相自然就水落石出了。三是加大惩处力度,不能总是“高高举起轻轻放下”,查纠起来像“挤牙膏”、处理起来如“蜻蜓点水”,甚至一些疑似论文学术不端事件,最后连个权威结论都没有。不动真格,谈何禁绝?
邓海建 来源:中国青年报
上一篇:环球关注:二手电商竞争加剧 红布林“6·18”打响服务战
下一篇:最后一页
海南省气象台2023年06月14日03时10分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:本
6月13日北向资金增持8100 0股义翘神州。近5个交易日中,获北向资金增持
1、需要。2、因实习生并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,所以所得并非工资,准确
快科技6月13日消息,今年的全国高考已经正式结束,下一阶段就是填报志
中新经纬6月13日电题:韩国房价大跌带来何种警示?作者周超安邦智库研
1 祝愿你幸福安康,笑口常开!2 愿你天天开心,事事顺心!3 愿你一帆风
1、阖闾:hélǘ阖闾(?—前496)又作阖庐,姓姬,名光,吴王诸樊之子,
IT之家6月13日消息,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近日在推特上发表了他对
最近网上也是公开了最新的关于假面骑士Geats后续的剧情情报,我们一起
1、安徽美安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06月19日成立。2、法定代表人杨
X 关闭
X 关闭